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集团新闻

把书记力量“统”起来 ——浙江临海市“书记联合体”实践观察

2019/8/29 14:46:01      点击:


   汇溪镇“书记联合体”正在举行碰头会。资料图

  作为党的一线堡垒和前沿阵地,农村党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而村书记则不仅是村级班子的“主心骨”、强村富民的“领头羊”,更是和谐稳定的“顶梁柱”、服务群众的“贴心人”,正所谓“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;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”。

  这些年,为了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,尤其是发挥村书记“头雁领航”的作用,各地党委、政府想尽办法,搞培训、开讲座、办游学,投入不少财力和物力。然而,基层组织建设强弱不均、资源分散、重点项目推进难等现象仍难以破解。

  最近,记者了解到,浙江省临海市将农村、社区、机关、“两新”组织等各个领域的党组织书记,按照地缘相近、产业相连、行业相通等考量标准,组合成不同形式的“书记联合体”,通过以强带弱、以富带贫、强强联合,有效破除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。

  从字面上看,“书记联合体”不难理解。为什么要推出这一举措?这种联合,跟过去的党建联盟、支部结对相比,有何区别?推行以来,已经产生了哪些成效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专门前往临海采访。


从“上上课”到“帮帮带”


  回忆起两年前,第一次参加“村官讲堂”时,那种复杂的情绪,汇溪镇江根村党支部书记郑尚浇仍记忆犹新。那天,在素质拓展活动中,十几个村书记“别扭”地凹着各自造型,原本意在培养大家的协作意识,可每个人既怕出洋相,又怕彼此尴尬。

  对郑尚浇来说,更深层次的情绪其实是羡慕。当天的课堂设在了姜岙村,是全镇党建的样板村。开课前,村里专门修建了一条党建长廊,将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相关制度、村“两委”三年工作计划、党员认领事项等全部上墙。

  羡慕的不只是郑尚浇。2017年,汇溪镇各村书记换届,其中六成属于“新官上任”,缺乏实战经验。镇组织委员王会青告诉记者,开办“村官讲堂”,就是为了提升新任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。只不过,与往常不同的是,讲堂没有固定课堂,而是根据工作成效,把课堂放在业绩突出、特色鲜明的行政村,让其他村有点可看。

  这种做法在临海算是跨出了一大步。过去,对于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质提升,市里不可谓不重视,外出考察、跟班轮训、实践拓展,效果虽有,但毕竟时间和内容都有限,且更重理论,缺乏互动性,上完课,书记们便各回各家。

  汇溪的创新,就是希望打破现状,让传统轮训变得更有趣、更接地气,同时在“比学赶超”中,让村干部开阔视野、发现差距。果然,效果很不错,许多村书记回去后,就挂上了“作战图”,争取下一场的承办权。

  汇溪是个典型的山区镇。过去,修路一事提了两三年,可只要涉及到利益,各村书记都不肯让步,导致项目一拖再拖。这一次,镇里把“堵点”全都搬上了课堂,大家一起头脑风暴,共商开山辟路的大事。会议开完没多久,大家都动了起来,15个山村的修路梦,终于化茧成蝶。

  显然,“村官讲堂”的作用不只是素质提升,开始在项目推进上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此后,镇里因势利导,针对重大项目、区域发展,有意识地引导书记们联合,形成项目组,这便是“书记联合体”的最初雏形。

  在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汪庆源看来,“书记联合体”本身来自基层创造,带有较为强劲的内生动力。此外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特别是涉及到重大项目推进、区域经济发展等,也亟须打破行政篱笆,形成更为紧密的协作关系。

  “如果说,过去的党建联盟、支部结对,更多是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,那么‘书记联合体’则直接聚焦到人,通过书记层面的互帮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力量互融,来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让党建更好引领发展。”汪庆源说。



  从“点头之交”到“军团作战”


  “村官讲堂”在汇溪开展了一年之后告终,“书记联合体”正式接棒。郑尚浇深有感触地说,过去,村书记之间尽管也认识,但最多属于点头之交,经过为期一年的“同窗”后,大家非常熟悉了,转为基于项目的“军团作战”,自然水到渠成。

  据了解,在具体组建过程中,汇溪尊重各村意愿,将联合体建在经济发展共需上、基层党建共推上、重点项目共建上,着重解决部分党组织书记能力不强、抓重点项目不力、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,充分发挥团队协同作用,定期召开书记碰头会、协商议事会等,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。

  江根、浚头、龙溪等6个村,率先组建书记联合体,原因是,这些村都涉及到杭绍台铁路和省道拓宽。很快,郑尚浇就尝到了抱团带来的甜头: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就完成了沿线73幢房子的拆迁协议签订,十天完成房屋腾空,三天完成拆除;最后几户“钉子户”,都是其余各村书记和乡贤,一同出力帮忙做的思想工作。

  汇溪镇的实践,马上引起了临海市委组织部的高度关注。在充分考察调研后,今年6月,组织部正式下文全面推广。与汇溪不同的是,市级层面不仅关注到村级党组织,还将社区、机关和“两新”组织等的书记们一同纳入,既可以立足本区域、本领域,也可以跨区域、跨领域,既可以是村村联合、政村联合,也可以是村企、政企、企企等联合。

  “我们不搞齐步走,不搞一刀切,更不搞数字工程,而是根据实际需求和基层情况,因地制宜地推广书记联合体的做法,更突出灵活性,更讲究激发基层的内生动力,真正让联合体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,而不是为了联合而联合。”临海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尹龙华介绍说。

  记者看到,与许多政策不同的是,“书记联合体”并没有真金白银的资金配备,其更像是一种思想理念和平台载体,把工作推进过程中的“人”牢牢抓住、形成合力,在具体制度设计上,临海减少条条框框的约束,转而更注重基层创新和工作实效。文件才刚下,就得到了不少地方的积极响应。



  心近了,发展速度更快了


  年届六旬的金正法,是汇溪镇山安村的党支部书记,几个月前,山河、安坑和山下岩三村合一,整个过程很平静。金正法说,这就是“书记联合体”的功劳。前两年,镇里为6个山上村扩路,便于大车通行,大伙心往一处想后,项目顺利推进,大家都认识到抱团的重要性。

  尽管村穷,可志不穷,尽管地处偏僻、资源有限,大项目引不进来,但书记们个个都挖空心思,动员走出去的“乡贤”,为振兴家乡做贡献。这不,今年6月底,300亩的花卉基地、100亩的番薯基地终于落地山安村。为此,原先三位村书记不知碰了多少次头。

  “我们村1160个人,2/3都出去务工,1000多亩土地,近四成抛荒,有了这两个项目以后,至少能给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年收入。”金正法说,现在三村合一,可大伙仍像“战友”般,想方设法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。

  记者了解到,早期,“书记联合体”在道路、工程等项目推进上,发挥了独到作用,如今慢慢延伸到发展区域经济、化解矛盾纠纷上,而且,联合体与联合体之间也开始组织擂台赛、联谊赛等,比规范、比成效、比融合。

  在主产茶叶的河头镇,40多年前,就以“合作之手”,合力将海拔700多米的羊岩山从乱石遍布、荆棘丛生,蝶变为满眼翠绿、生态宜人的“聚宝盆”。去年,羊岩茶场这家由河头镇和区域内12个村联办的集体企业,实现产值1.2亿元,利润1000余万元。

  “本身茶场就是依靠合作起家的,现在组建‘村企书记联合体’之后,这种合作机制更加深化,企业通过盘活土地、承包茶园、保底分红等形式,带动村集体脱贫增收。同时,村庄与村庄之间,也进行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”羊岩茶场党支部书记朱朝安认为,茶旅融合和乡村旅游本就有机一体,在消费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今天,更有必要进行抱团,实现共同发展。

  与别处都不同的是,既有城区、又有农村的大田街道,打造的是区域综合型的“书记联合体”,集结了周边12个村居、2所学校、2家银行和40家企业等各类党组织,还邀请了区域内工、青、妇等群团加入。

  服务区支委屈姝彤告诉记者,在这个联合体内,内容十分丰富,有利用工、青、妇等资源和场所为区域内企业、党员和群众提供开放式、共享式服务;也有聚焦农业产品线上营销的“大田公社”平台;有面向求职者开辟的“技能提升绿色通道”;也有面向大学农创客的“众创空间”;还有面向暑期“小候鸟”开设的兴趣班。总之,只要书记们有想法,就有可能马上落地成真。

  目前,临海市共有各类“书记联合体”52个。汪庆源表示,对于这些基层实践,临海给予了宽容的环境,鼓励其大胆摸索,等到运行一段时间后,再予以总结和提升。在他看来,好的经验不是设计出来的,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凝练而成的。

  记者手记



  协同发力满盘活


  朱海洋

  乡村振兴,人才是重中之重。同样的,各项工作的推进,“领头雁”是核心中的核心。今天,经济社会步入高度融合发展的新时代,区域与区域之间,条线与条线之间,政产学研之间,不能再“独善其身、孤芳自傲”,独行虽快,但众行更远,融合与协同是大势所趋。

  那么,怎么打破各自为政的僵局,怎样拆除横亘在各个组织单元间的壁垒和篱笆?实践证明,除了上级的指挥棒外,下级基于自身发展的创新活力,显得更加重要,否则也只是会“上热下冷、水土不服”。

  因此,临海市的“书记联合体”直接聚焦到党组织的书记们,去克服一个个困难、解决一个个问题,看似简单,里头的门道却很值得回味和深思。

  当然,联合只是一个开端,更多是为融合发展、协同发力创造了一个平台。接下来更重要的探索方向是,怎样真正发挥平台功能,怎样让政府的项目、资金、政策,围绕这些平台,通过聚合各方力量,匹配更多外部发展动力,让分散的资源更好集聚,让乡村资源发挥更大价值。如此,这盘棋才能更活。